
类别: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5-13 19:58:12 浏览: 次
【项目名片】嘉兴市域铁路项目在建工程包括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是沪苏嘉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嘉兴经开区、南湖区、嘉善县,线座。目前枫南线、西塘线正线以及七星车辆段正有序建设中。
嘉兴市域铁路项目建成后,将加强嘉兴市域内以及与上海、江苏之间的轨道交通联系,对优化城市出行结构、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设交通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两条市域铁路能串联起什么?——“Y”形轨道串联嘉兴经开区、南湖区、嘉善县等重点区域,衔接上海枫泾、青浦与苏州吴江,形成沪苏嘉产业协同创新链。
一张城际铁路网能重构多少边界?——全长170公里的沪苏嘉城际铁路让跨城就医、异地养老、共享教育从愿景跃入日常图景,将长三角两省一市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座枢纽城市能激活多少要素?——嘉兴,这颗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明珠,正借市域铁路项目提升区域协同能力,加速迈向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脊梁”。作为“公铁水空”中的重要一环,嘉兴市域铁路项目是提升城市出行品质、支撑城市迈向更高能级的重要基础设施。当下,“轨道上的嘉兴”建设吹响了冲锋号角:从采取“公交化”运营模式的“毛细血管”,到重构城市骨架的“大动脉”,再到重新定义长三角生活圈的“发展网”……轨道交通正释放无限可能,赋能城市实现跨越式进化。
5月11日7时,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SG1标曹庄站响起了机械轰鸣声。记者来到数字化指挥调度中心,只见一张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正在实时跳动着。
在做好安全检查后,“禾兴号”盾构机的主司机颜鑫戴好安全帽,下到地下约20米深的隧道中,与已经忙碌了一晚的同事交接班,“按照施工计划,今天我们要完成曹庄站至嘉兴科技城站右线日,市域铁路项目首台盾构机“禾兴号”从曹庄站7号沉井顺利始发,向嘉兴科技城站接收井掘进,枫南线正式开启地下区间建设。不过半年时间,曹庄站已形成“三机并进”的施工态势。目前,曹庄站至嘉兴科技城站区间盾构双线米,嘉兴南站至曹庄站区间盾构掘进距离已近百米。
在距离曹庄站35公里的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姚庄特大桥施工现场,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只见桥墩模板巍然矗立,混凝土泵车长臂伸展,一座座桥墩拔地而起。当下,200余名工人正全力以赴,加速推进姚庄特大桥下部结构的施工。截至目前,姚庄特大桥桩基和承台施工完成率已超过90%,桥梁墩身施工进度过半。
看着工地电子屏上跳动的施工数据,嘉兴市市域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应征心潮澎湃:“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融合发展的基础,我们不仅是在建设轨道,更是在编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命运纽带。”
时光回到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拆墙破壁”的深度重构。嘉兴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推动沪嘉合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果。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铁路,沪苏嘉城际铁路将串联起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动力核、青浦新城、环淀山湖创新核、水乡客厅、祥符荡创新绿谷、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兴科技城等核心功能区,将两省一市交界地区由薄弱地区变为枢纽节点,实现示范区相邻组团之间1小时交通圈。
其中,沪苏嘉城际铁路浙江段包括嘉善至西塘、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两个项目,全长55.5公里,总投资253.89亿元。
在人们的印象中,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长三角地区高铁总里程突破7700公里,恒峰娱乐官网实现了“陆域市市通高铁”。
但很多人并不理解,嘉兴有了普速列车和高铁,为何还要花大手笔、下大力气修建市域铁路?和其他铁路相比,市域铁路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老百姓的出行是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是个性化的,不仅需要干线铁路,也需要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功能互补形成多层次交通网络。”刘烈锋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嘉兴轨道交通项目部总工程师,也是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他用形象的比喻揭开谜底,“高铁和普速列车像‘大动脉’,主要聚焦跨区域干线运输,形成全国通大循环;市域铁路是一种介于地铁与国铁干线间的轨道交通制式,主要服务都市圈内部通勤,提升城市群集聚效率,就像是‘毛细血管’。”
嘉兴虽有沪杭高铁穿境而过,然而高铁350公里的时速、30至60公里的站距,注定了它只能连接“大节点”,难以覆盖嘉兴内部密集的乡镇组团;而市域铁路160公里的设计时速、短至3到8公里的站间距、“公交化”的运营模式,则能灵活穿梭于城市之间,填补都市圈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空白。简单地说,今后市民到嘉兴县(市)或乡镇,乘坐市域铁路好比乘坐公交一样简单,随时就可以出发,而且价格便宜。
从周边城市来看,2019年开通的温州轨道交通S1线为嘉兴提供了思路。作为温州市域铁路网重要的一条主干线线连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通过串联起温州南站、中心城区、龙湾国际机场、瓯江口新区等重大交通节点,推动城市向外拓展,加速温州大都市区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
而嘉兴市域铁路规划,则剑指更宏大的目标——不断加强嘉兴市区、嘉善县域以及上海南部组团间轨道交通联系,优化城市出行结构,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当嘉兴市域铁路规划蓝图铺开时,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何不直接从嘉兴站出发修建市域铁路?毕竟嘉兴站位于中心城区,而嘉兴南站对主城区的辐射相对有限。
站在嘉兴市域铁路规划图前,刘烈锋的激光笔在嘉兴站与嘉兴南站间反复游移:“在前期规划时,我们对多个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这看似简单的两点连线,实则是投资成本、控制因素、社会影响以及线路垂直系数等多方面的比较。”
所谓线路垂直系数,指的是线路与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例关系。如果线路曲折过多,不仅会影响铁路的速度,还可能导致整体运行效率下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廊道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果市域铁路和沪昆铁路共享同一廊道,从嘉兴站延伸至嘉善站,将导致两个铁路项目在同一路廊上并行,这无疑是巨大的投资浪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规划团队决定从嘉兴南站接入市域铁路,通过市域铁路将高铁与普速线路连接起来。这一方案不仅可以带动嘉兴南湖区新片区的开发,还能节约土地资源。 从“过道”到“枢纽”,解码市域铁路的“三重破壁”意义
松手刹、换挡、踩油门……清晨的阳光洒在车窗上,嘉善复旦研究院芯片产品主任袁瑾开始了新一天的跨城之旅。2023年以来,每个工作日的清晨,他都会从上海出发,自驾前往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上班,单趟车程约50分钟。
听说未来的城际铁路要在嘉善设4座高架站,其中一站就设在祥符荡,袁瑾满心期待:“我们的实验室就在祥符荡,未来,随着市域铁路建成通车,‘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完善,我们的出行会更便捷,科创的边界也会不断拓宽,资源流动会更加顺畅。”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城际铁路网的规划与建设,正以纵横交错的钢铁轨迹重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如今,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高频次、中短距、高品质”出行成为主流,这需要强化区域城际铁路网络并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缝对接,沟通沿线城镇组团,为沿线居民提供“点对点”快速出行方式。
全长约35公里的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从嘉兴南站的地下站台出发,依次经过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科技城,在湘家荡景区腾空跃上高架,经过嘉善归谷科技园、嘉善旧城区、中新现代产业园等地,最终抵达与上海接壤的枫南小镇,将上海大都市圈的辐射力导入嘉兴腹地。与此同时,曹庄站、嘉兴科技城站、归谷站等8个站点则将嘉兴科技城、嘉善归谷科技园、中新现代产业园等创新引擎串珠成链。
全长约20公里的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一路向西北延伸,串联西塘古镇、祥符荡科创绿谷,用轨道缝合生态与产业空间。姚庄站、西塘站、祥符荡站等4座高架站悬在水乡上空,以4.63公里的平均站距构建起“速达漫游”的双重体验。
在黄应征看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版图上,嘉兴市域铁路正诠释着从“过道”到“枢纽”的深层逻辑。两条呈“Y”形展开的轨道,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连接线,更成为破解区域协同难题、重构长三角发展生态的关键密钥。
在蹲点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体会到,随着“双碳”战略深化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迎来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窗口期,嘉兴市域铁路一线建设者们不断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以实现绿色低碳、高效智能的轨道交通建设。
以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曹庄站为例,该车站在国内首次采用连续沉井法施工,突破了常规地下车站先开挖、后结构的施工顺序。与传统明挖法相比,连续沉井法施工具备安全性能高、工程造价省、施工周期短、环境保护好四大显著优势,预期可节碳约3800吨,降低造价约1600万元,缩短工期约2.5个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得上海、苏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之间的“双向奔赴”日益频繁。然而,随着跨城通勤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高铁动辄半小时的候车等待、需提前购票的通行模式,仍将通勤族困在“钟摆式迁徙”的物理惯性中。
在运营组织上,嘉兴市域铁路展现了极大的优势,为市民带来全新出行体验。它的站距为5至8公里,列车5至10分钟发一班,实现公交化运营,市民无需提前购票,刷公交卡即可随到随走,让跨城通勤变得轻松自如。以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嘉兴南站为例,该车站将被打造成为三位一体的综合枢纽,南侧与国铁地下广场通道衔接,未来市民可以在嘉兴南站实现高铁、市域铁路、有轨电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垂直换乘。
两条市域铁路在嘉兴境内设有多个站点,从任意一个站点上车,均可直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无缝衔接上海航空、高铁、地铁、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也可以通过水乡客厅站联通苏州城际铁路网,真正实现上海、苏州、嘉兴1小时生活圈和交通出行的“同城化”。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市域铁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还有不同城市间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的共享。这种布局产生的“时空折叠效应”已在嘉兴预演:医疗系统开展沪嘉专家“跨城坐诊”;对于沪嘉候鸟、苏嘉候鸟等群体而言,“早饮姑苏茶,晚观南湖月”的跨城生活成为日常,一个“去边界化”的城市群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今年81岁的张良安是嘉善县西塘镇金明村村民,在祥符荡畔生活了大半辈子。每天去市域铁路工地附近溜达一圈,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去年3月,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土建施工SG5标项目开工仪式就在金明村举行,标志着除涉铁代建段和上海联通段外,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正线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当时,张良安挤在人群最前排,看着开工仪式上的彩旗飘扬,“大家都挤在村口,里三层外三层,西塘站和祥符荡站还是挂在墙上的效果图,市域铁路到底是什么模样,村里人都好奇得很!”
放眼望去,施工现场一根根墩柱拔地而起、矗立成排,跨红旗塘连续梁拱桥施工如火如荼;一旁的红旗塘智能化钢筋加工厂内,几台数控钢筋加工设备忙碌运转。
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土建施工SG5标项目负责人万朝栋介绍,祥符荡车站为西塘线最后一座车站,项目建成后,乘客可搭乘市域铁路直达虹桥商务区。
如今,看着火热的施工场景,张良安和村民们满怀憧憬:“等家门口的列车通车了,大家能时不时地去上海见见大世面,这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咯!”
今年初以来,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加速推进,重大交通项目以“先行官”的姿态,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领跑者”。作为“公铁水空”中的重要一环,嘉兴市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推进,逾千名一线建设者日夜兼程、恒峰娱乐官网铆足干劲,掀起大干快干的热潮。
1月,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3标项目干窑特大桥首根墩柱顺利完成浇筑,该标段进入桥梁结构施工新阶段;
2月,嘉兴市域铁路项目第二台盾构机在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土建施工SG1标曹庄站施工现场始发,该区间正式进入双线月,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土建施工七星车辆段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标段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4月,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科技城至湘家荡区间明挖段地下连续墙施工画上圆满句号。
当钢铁轨道编织的交通网络渐次铺展,“轨道网”如何从物理连接跃升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活力引擎?
目光向南。在中国另一个经济繁荣、城市联系紧密的区域——珠三角地区,一条东西向全长258公里,横跨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座城市的“超级城铁”,已隆隆向前行驶,有力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
嘉兴要想加速驶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轨道网”必须跃升为“发展网”,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有形连接”,在缩短时空距离的同时,催生出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创新联动的乘数效应,实现要素资源的“有机融合”。
去年12月,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一体化运营,服务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
“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是区域性运营公司,突破了以属地为单位运营管理线路的局限,实现了长三角互联互通线路的统一运营,为未来实现近沪地区公交化运营的线路一票通达、贯通运营奠定了基础。”嘉兴铁投集团运营管理部经理赵雅纳介绍,该公司主要负责近沪地区跨区域调度指挥和运能分配的顶层协调,以及票务清分、成本清算等规则制定和落实。
如今,“轨道上的长三角”徐徐铺展成一张互联互通的开放大网。在不远的将来,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被城际铁路串联起来,“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让不同城市连成一体。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一张网、枢纽衔接零换乘、运营服务品质优,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样板区,轨道交通全面引领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嘉兴市域铁路作为沪苏嘉城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蓝图指引下,各标段正快马加鞭推进项目落地,加速驶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车道”——
枫南线项目进度多点开花,嘉兴南站主体结构封顶,曹庄站沉井终沉完成率过半,三台盾构机同时施工,区间桥梁桩基累计完成700余根,湘家荡特大桥长龙初现,嘉兴科技城站、湘家荡站加快进行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施工;
西塘线项目正在攻坚公铁共建段难点堵点,先行开展铁路施工,SG2标D1-D14节明挖段主体结构封顶,西塘站完成主体结构桩基施工,中新产业园站、姚庄站加快进行桩基施工,区间桥梁桩基、承台、墩身施工作业面铺开,省界段可研取得两省一市联合批复,初步设计完成专家评审;
嘉兴铁投集团总经理凌飞表示,沪苏嘉城际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出行的快速通道,一条串起沿线城镇群的“珍珠链”,一条缔造城市发展新业态的“动感地带”,更是一条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展望未来,沪苏嘉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有力带动项目沿线商业、物流、旅游等产业的加速发展,对优化城市出行结构、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已来,嘉兴正以轨道交通为笔,在嘉禾大地上书写更具活力与张力的“城市进化论”。